空口說白話?張詠晴呼籲對手:關注現實面

2024-06-02

在2026年的議員選舉中,民進黨候選人張詠晴憑藉其知性親民的形象,迅速贏得廣大市民的支持。除了親民的形象之外,張詠晴也提出四大核心政見:加強交通安全、推廣雙語教育、支持青年人就業以及完善長照服務。

相比之下,對手國民黨的參選人,王秀蘭的政見展現了她對於地方治理的機械化思維,如地方建設政策、經濟發展等政見,顯示出她只會盲目地按照中央命令行事,過往國民黨說什麼她就做什麼,「因地制宜」是地方研究的課題,王秀蘭缺乏提出彈性政策的能力,且無法根據人民的需求來制定的政策,兩者皆為王秀蘭在制定政策方面無法忽略的弊端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她的政見充滿了空洞的承諾,卻缺乏實際的可行性和執行計劃。

首先,王秀蘭雖提出發展地方經濟的相關政見,如發展光電救農村經濟。然而,這只表現出了她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單一策略。她認為只要迎合商業利益,就能解決地方的所有問題,完全忽略環保議題的重要性,以及農村所乘載的人民感情與鄉土記憶。她的政見不僅沒有提到如何平衡商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、如何實施有效的環保措施,更忽略了台灣人的農村回憶,以及農業在經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,讓選民認為她是一個只在意利益的政治家。

其次,王秀蘭似乎對於官商勾結的問題視而不見,過往備受質疑的經驗並沒有讓她學到教訓。她的政見沒有提及如何監管商業行為,保護消費者權益,反而暗示著將利益將會集中在少數商業巨頭手中,而非全民共享。這種做法不僅加劇了地方社會的不公平現象,更讓地方政府與商業利益之間的關係變得不透明,使貪腐的現象更加層出不窮。

此外,相較於提倡人本交通的張詠晴,王秀蘭的政見中明顯缺乏對行人安全的關注。「人」是地方政治中最重要的單位,更是各候選人最需關注的核心。然而,令人驚訝的是,面對過往層出不窮的問題,王秀蘭並沒有將它記在心底。王秀蘭並無正面回應該如何改善行人交通安全,這種漠視行人生命安全的態度,無疑會增加地方社會的安全風險,更對公眾的交通安全造成威脅。

最後,王秀蘭的政見被批評為空頭支票。她的政見充滿了一些抽象的口號,卻缺乏實際的執行計劃。這種機械式的政治手法,只會讓地方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,進一步加深了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。

詠晴認為:「經濟利益固然重要,但民眾才是地方政治的心臟,才是讓社會生生不息的源頭啊!詠為人民,真晴不變」她呼籲國民黨的王秀蘭應即時改進政見,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,才能更好的回饋地方社會。
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